由“鱼米之乡”转身进入工业化社会,江苏人对生态有着特殊情怀。太湖治理、河道修复;田园振兴、工业转型;乡村旅游、生态富民……江苏一直努力走好“平衡木”:既追求经济发展,也追求生态文明;既致力创造物质财富,又尽力守住生态财富。
太湖美
十余年治理再现“城市名片”
早晨6时40分,秦升峰和儿子准时出门,每人一辆自行车,到七里堤转转。这条路,离秦升峰的家只有700米。“我生在太湖边,长在太湖边。”秦升峰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的时候,他在上海念大学,看到新闻里的内容,很痛心。“这不是我小时候在浅水区游泳的太湖啊。”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些年,为了重现太湖美景,江苏全力推进“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工程,实现了连续十多年安全度夏。
生态环境变好了,太湖又成为了当地人乐于推介的“城市名片”(图①)。如今太湖边活动不断,七里堤成为各种跑步活动组织者最青睐的路段。10月, 第九届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将在这里开赛,来自世界各地的自行车爱好者将一览太湖美景。
大山村
“田园重塑”引青年返乡潮
每天守着一片美景轻松赚钱,是什么感受?1987年出生的芮芳芳为了这片美景,放弃了在南京做导游的工作,回到家乡做起了农家乐。
芮芳芳的家,位于南京高淳桠溪镇篮溪大队大山村,到达桠溪景区只有七八公里路。“小时候,村里很闭塞,都是泥巴路。大人就是种田,很少有别的生计。”
在大山村,随着高淳桠溪景区的开发建设,几户人家“首吃螃蟹”,着手做农家乐。经过了两三年的时间,村里人不仅看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更真实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②)。很多像芮芳芳一样的年轻人,从城里回到农村当起了老板。
“我家就10张床,自家房子省了租金,第一年就收入十多万元,后面几年每年收入都要涨20%-25%。刚过去的中秋节,我家每天收入五六千元。”芮芳芳开心地说。
廖家沟
诗情画卷徐徐开
斗艳的繁花,高大的水杉林,清雅的小池亭阁,离扬州市中心仅六七公里的廖家沟公园仿佛一片世外桃源。殊不知,以前这里却是城乡接合部的“三不管”地带。“那时候,水泥厂、皮革厂、混凝土厂等污染企业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内。”(图③)“老扬州”胡永胜告诉记者。
随着扬州以长江水域清理为重点,打出“拆整搬建”组合拳,不断修复优化“七河八岛”生态中心的城市绿肺功能,积存40年的“脏乱差”面貌彻底改变。
距离廖家沟公园不远处,万福大桥横跨淮河与运河之上。“从万福大桥上可以俯瞰廖家沟公园、马可波罗花世界等景致,‘七河八岛’尽收眼底。”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规划专家刘雨平说,以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来规划“生态中心”建设,保护沿江环境,并把这些资源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有机结合,扬州的做法值得点赞。
潘安湖
塌陷地蝶变大公园
“以前生活在煤矿区,这里到处都是采煤塌陷地,环境非常恶劣。如今,潘安湖变成了湿地公园,吸引了很多游客,我有了工作机会,就从无锡回家乡工作了。”(图④)1990年出生的徐州贾汪姑娘朱雪宁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家乡会成为一个湿地公园,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游船驾驶员。
“我的爷爷当了一辈子矿工,到了晚年,尘肺病比较严重。爸爸也是接了爷爷的班。”朱雪宁说,后来她选择了外出打工。2011年,她发现了家乡的变化,响应村里号召回来了。现在潘安湖上像朱雪宁一样的船娘还有七八名。
潘安湖生态修复,还带来了治理理念的创新和突破。贾汪区国土局局长权刚介绍,“我们在全国首创‘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江阴滨江
船厂变身城市公园
滨江船厂公园的身世要从5年前说起。5年前,有着30多年历史的扬子江船厂“躬身而退”,率先搬迁让出长江岸线,并进而翻开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图⑤)。
而在老扬子船厂的旧址,占地7.6万平方米的船厂公园平地而起。在公园的设计中,巨型船台、龙门吊机等工业遗迹均被保存了下来,以留住城市记忆;与此同时,篮球场、儿童活动设施和自行车运动场地等现代元素,则为这座城市公园带来了时代活力。
如今常来公园的人群中,也少不了曾在“老扬子”船厂上班的工人。老船工吕立人坦言,船厂搬迁那阵子最担心的是“腾笼换地”之后,船厂能否挺过难关。今天,企业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化解了老吕的担忧,江岸美景的再现也让他对搬迁更加支持,“发展毕竟要可持续,相比那些年忙忙碌碌的码头,现在这样或许才是对国家最好的回馈。”
北港河
记忆里的“沿河走”回来了
在盐城市盐都区北港河畔生活了半辈子的杨启明,这两年逐渐寻回了他记忆中那个“饭前饭后河边散步”的习惯(图⑥)。
“在我二三十岁那会儿,一到夏天,大伙儿都喜欢赶在天黑前,带把扇子沿河走走。”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港河逐渐由清变浊,直至后来沦为一条臭水沟。2013年,盐城市将北港河列为城市河道整治实事工程,先后采取拆迁污染主体、河道清淤、生态护坡、截污管道铺设以及河岸景观绿化等措施,总投入资金超过3800万元。
经过治理,杨启明亲眼目睹河水由浊返清,难闻的气味不复存在。“水好了,岸边又多了不少植被,绿的绿、黄的黄,这才是该有的景象!”他说,今年夏天,只要不下雨,他几乎每晚都到北港河边散步,碰到很多人呢。(赵伟莉 吴 琼 李睿哲)
(责编:唐璐璐、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