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老百姓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24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8元,比2016年增长8.8%;在农村年收入4000元以下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基础上,我省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累计扶持96.4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409.3万人。
数字是枯燥的,人生却是鲜活的。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劳动者,看看他们在这一年“钱袋子”有什么变化。
种粮大户:稻田养鸭养蟹,收入稳中有升
62岁的唐福泉,这位通过自考拿到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文凭的建湖县颜单镇退休农技员,10年前就种植了1000亩有机水稻,“普通稻谷的价格一直有波动,效益不稳定,但有机大米的价格却一直稳中有升。”他说,去年他不仅种稻子,而且搞多元化种养,“亩均纯收入3000元不成问题,比一般种粮大户效益好多了。”
啥叫种养多元化呢?老唐说,早几年,他开始在稻田里养野鸭,野鸭不是会飞吗?老唐想出一个办法:剪掉野鸭的一边翅膀,鸭子失去平衡就飞不了了。去年,他在500亩稻田里养了4000多只野鸭,赚了4万多元。另外500亩稻田,他养了螃蟹,而且蟹苗也是自己培育的,亩均增收100多元。有机水稻他选的品种是南粳46,食味好,稻子亩均产量450公斤。老唐的有机米早就注册了“三虹”商标,他在建湖县和盐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又在几家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开了旗舰店,几乎每天都有下单的,多的时候每天接到十几单,很多是回头客。今年,老唐打算除了稻田养鸭养蟹,还要养龙虾。“养殖的品种越多,风险越小。”他说。
快递小哥:只要不怕吃苦,日子越过越好
2月11日,腊月廿六,顺丰快递员邹广勤还在送快递,而且工作量是平时的四五倍。“越到年底越忙,我们过年也不休息的。”当天下午2点,邹广勤正在南京建邺区的一个小区投递包裹,“快递太多,有个客户要寄包裹,约了我早上8点上门取件,我到现在都没空去。”记者看到,他身后的快递车上,堆满了各种包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消费方式也多样,好多人直接从网上买年货寄回老家,也有人把年货通过快递寄回家,省得一路上大包小包又重又累。”
“去年收入能有五六万元吧?”记者问。
“差不多吧。”这个四川小伙有些羞涩地回答,“我才干了一年,不过比以前在昆山打工挣得多。”
“和打工比,哪个辛苦?”记者问。
“当然是送快递,常常要忙到晚上,前段时间大雪封路也照样要出门。”
“这么辛苦明年还干吗?”
“当然干!虽然辛苦,但是挣得多。”邹广勤说,根据包裹类型不同,他们每单的收入也不一样,“只要能吃苦,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香包制作人:开了网店,生意更好
“90后”香包制作人田盼一年多以前因为怀孕,选择回乡和王秀英老人学习制作香包,“当时就觉得在家做香包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到孩子,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来俺们马庄,还买下了王奶奶的香包,这下我们‘马庄香包’可火啦,原来200多人在做香包,现在连外地的妇女都来学,一下子增加了100多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徐州贾汪区马庄村时,80岁的村民王秀英告诉总书记,自己的中药香包很好卖,每年净收入20多万元。习近平夸她手艺好,并自己花钱买下一个,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消息被报道后,总书记“捧场”的手工香包紧俏起来,王秀英和她的团队加班加点也供不应求。在王秀英的带领下,马庄及周边村民纷纷从事香包制作。“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年妇女都回来跟我一起缝制香包,每月能挣3000多元。”王秀英说,她在潘安湖景区还有了自己的香包制作室。
春节期间,马庄村还将推出首届香包文化节。田盼说,香包订单早已排到年后,网店最近也已开通,不久前在徐州苏宁广场开设的香包专柜,一上午就卖出1万多个香包。“相信我们的香包产业会越来越旺。”
花农:网上销多肉,一家人脱贫
50岁的韩道霞和丈夫曾是沭阳县耿圩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两口子靠在七八亩责任田上种庄稼供养三个孩子念书、生活。去年,他们把土地以12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了沭阳苏台花木公司,两口子也来到公司打工,韩道霞做些浇水、插花的活儿,每天有70元收入,老公学会了多肉养护,每天工作8个多小时,一个月工资3000元。
韩道霞的小儿子学市场营销,毕业后选择回乡,和父母一起经营多肉植物,一开始既种又卖,后来生意太好忙不过来,索性放弃种植,只管在网上销售,缺什么货就直接到镇里新建的精准扶贫产业园补充。“去年利润五六万元吧,有了政府的帮扶和这两年的经验,今年有信心把规模再扩大!”
过去一年,沭阳共有3700多农户通过花木种植、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来料加工等项目实现增收脱贫。沭阳县扶贫办副主任严晓玲介绍,2017年,该县财政共投入3.2亿元,实现1.5万户、6.16万名低收入人口脱贫;17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8万元。
斜杠青年:每一份经历都是上天的馈赠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南京“95后”胡迪就是一个“斜杠青年”,八小时以内他是保险公司推销员,八小时以外他是直播平台的游戏主播,没事时他还会接一些婚礼摄影的活儿。
“一开始被直播平台签约,我还是很兴奋的,想把直播当成全职工作。”胡迪从小喜欢打游戏,到了大学后更是把大把时间花在了游戏上,没想到还没毕业,就有工作来找他。但胡迪同样没想到的是,游戏主播的生活不但辛苦,而且竞争十分激烈,每天都有新人加入,稍有懈怠就可能湮没在海量主播中。调整心态后,胡迪去找了份保险推销员的工作,因为这份工作与主播有共同点:口才要好。“每一份经历都是上天的馈赠。”胡迪说不清去年挣了多少钱,“10万块钱应该有吧,这不重要,年轻时要抓紧体验人生百味。”
记者 吴琼 朱新法